蘇寧開放平臺正式亮相了。過去一年蘇寧開放平臺始終不清不楚,如今終于呈現了一個與天貓、京東截然不同的全新形式的電商開放平臺。現在看來,過去一年蘇寧宣稱的開放平臺更像是為了輿論競爭而披著的馬甲,今晚蘇寧定義的開放平臺3.0才是其真身。
自營式增速瓶頸
這兩年整個b2c市場都在快速增長,蘇寧易購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躋身電商行業前三。但結合增速與體量兩個角度看,與天貓、京東相比,蘇寧易購并沒有明顯優勢,若蘇寧仍按照自營路線發展下去,永遠都無法追上天貓和京東。精力有限,能力不同,自營業務增速受限于精力和能力,所以從去年開始京東就側重開放平臺的發展,今年來已多次鼓吹開放平臺才是京東的未來,而天貓一如既往的做開放平臺,從未變過。
如今電商行業發展趨勢已經越來越清楚了,要做大必須做平臺,自營規模與增速都無法與平臺相提并論。阿里的淘寶+天貓平臺去年做了11000億,京東去年自營業務做了480億就感到未來增長乏力,轉而向開放平臺高歌猛進。蘇寧要想在規模上有所**,要想繼續保持高增長速度,走向開放平臺是**的道路。
國內大部分零售企業做到1000億之后增速就會放緩,而阿里依靠淘寶700萬賣家、天貓7萬商家鑄造了阿里萬億的交易神話,這是由于自營式與平臺式不同的經營結構產生的兩種不同市場結果,不同的市場規模與盈利模式。
開放平臺由眾多的中小賣家組成,中小賣家們的特點是工作流程短、市場反應迅速、員工積極性高。而當公司達到一定規模之后,工作流程變得復雜,市場反應開始緩慢,人員眾多導致混日子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導致單位效率下降,但大公司依靠規章制度依舊可以井然有序的繼續發展下去,不過業績增速大不如前。
開放平臺的**特點就是賣家們會極盡所能的發揮**能力去獲得更高銷售額,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利潤。而自營的特點是工作人員大多只是打工者,為掙工資而生,按照公司要求完成任務拿到工資是他們的目標。
很多人喜歡拿蘇寧易購去年180多億的交易額與京東600億做比較,這么比根本看不到更深層的問題,更應該拿蘇寧整體去看。蘇寧已是一家處于成熟期的傳統零售企業,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983.57億元,同比增速4.76%,這一增速根本無法與天貓、京東,或者自身的蘇寧易購等這些電商企業增速相提并論。蘇寧作為一家自營式的零售企業,做到1000億的規模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中國零售市場不具備出現像沃爾瑪一樣擁有3萬億規模的自營式零售企業,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而電子商務的快速崛起也徹底打斷了蘇寧希望通過自營業務超越沃爾瑪的可能。蘇寧用22年時間做到1000億規模,要繼續以自營式增長到萬億規模至少也還需要10年時間,而阿里的平臺式已在去年**萬億,蘇寧也已經清楚的意識到自營萬億是不可能了,京東為什么放棄自營而大力轉型開放平臺?自營模式已經不適合電商時代了。
扯了這么多,要說的是在傳統零售時代,線下連鎖業態是**形式的零售模式,可以實現更大的交易規模,建設更完善的零售體系,打造更強大的供應鏈系統,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那個時候開放平臺的形式是不可想象的,市場不具備開放平臺的條件,線下連鎖就是**模式。
電商**的特點是可以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流量聚集是鑄造開放平臺的根基,自營的能力范圍有限,無法滿足大量消費者聚涌帶來的各式各樣的消費需求,開放平臺才是線上零售的**模式。
傳統零售方式增長乏力,電商時代更適合開放平臺,所以在蘇寧轉型力推電商業務的背景下,開放平臺是蘇寧的**選擇。
開放平臺式擴張成核心
當電商時代自營模式不能繼續為蘇寧提供高速成長時,開放平臺就成了蘇寧的核心。
阿里一直堅持做開放平臺,一邊摸索一邊壯大,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開放平臺生態系統;京東從自營b2c轉向做開放平臺,也正在打造一個與阿里不同的電商生態系統;蘇寧線下線上自營轉向雙線開放,開放平臺生態系統的底層基礎建設已經鋪墊完成。
蘇寧聰明的給自己的開放平臺貼個3.0模式的標簽,讓圍觀者很容易區分與天貓和京東開放平臺的不同。所謂的開放平臺3.0模式也不只是停留在概念層面,蘇寧為此做了充足的準備來支撐。
除了開放平臺3.0,蘇寧還以自貿區做類比,整個開放平臺生態系統由“8園7局7云7法雙線”構成,該有的都有了,基礎建設看起來非常完備,但到底能不能把整個開放平臺運轉起來還要觀察一段時間看看。現在可以直觀看到的是蘇寧做開放平臺的決心,對于眾多等待機會的商家來講,蘇寧做開放平臺的決心直接影響他們做出是否選擇蘇寧的決定。
從蘇寧在開放平臺大會上的表態來看,蘇寧云商的“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發展脈絡已經清晰的呈現出來,蘇寧將自營重點放回在3c、oa、大小家電等傳統自營強勢品類,母嬰、美妝、家裝、百貨、日用、快消、食品、酒水、珠寶、樂器、玩具、汽車用品等類目以開放平臺的形式**招商,而開放平臺同時開放線上線下兩條零售線,線下品牌或線上品牌都可以通過蘇寧開放平臺完成雙線布局,落地還是觸網可自行選擇,這是天貓和京東還無法做到的。
蘇寧退守3c家電品類,主攻開放平臺,這種以退為進的選擇奠定了蘇寧開放平臺的重要性。自營的能力范圍有限使得經營品類受限,開放平臺是豐富平臺sku的**方式,流量與sku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流量越大,不同的消費需求就越多,對sku的要求也就越多;sku越多,就可以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流量就越大,而流量、sku又與交易額有直接的關系。行業對各大電商平臺式的交易規模比自營式的銷售額更在意,交易規模是平臺實力的直觀體現,而要沖擊交易規模就得依靠開放平臺的大量賣家帶來的大量sku、引來的大量流量。
傳統零售是地域化的,而電商是扁平化的,但無論哪種零售渠道都存在馬太效應,電商尤甚。由于一般電商都沒有線下實體店,導致不知名的電商網站很難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而電商又是扁平化的,沒有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所以最終流量都集中在幾家樹立了品牌可信度的電商身上。流量的集中帶來不同的消費需求,為了提高流量的轉化,電商需要更龐大的sku,這是自營方式無法做到的,要做大就只有開放平臺一條路。
天貓一開始就走對了,京東自營做著做著發現不對之后就轉向開放平臺,蘇寧線下線上自營模式同時遭遇發展瓶頸與行業變革時也轉向開放平臺。未來的電商之爭就是開放平臺之爭,天貓、京東、蘇寧都懂了,騰訊還有點犯暈,當其他競爭對手都在極盡所能的發展開放平臺時,騰訊還一味的主打易迅自營牌。
現在都叫開放平臺,都在建生態系統,在過10年各大電商的開放平臺都做起來,具備萬億規模、形成各自的生態系統之后,就都會改叫經濟體了,阿里經濟體、蘇寧經濟體、京東經濟體。
結語
說來說去,說了這么多,貌似沒有太多直接與蘇寧有關的內容,但是看進去的人應該從文中了解了蘇寧做開放平臺的必要性。蘇寧開放平臺是以阿里為目標,把京東作為暫時的競爭對手,通過向互聯網轉型實現o2o雙線零售模式。
**一句補充給蘇寧,更名云商、轉型互聯網,如今蘇寧完整的定義自己該說成“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的科技零售企業了。
我愛網編輯:www.5aiwang.com
資訊來源:
我愛網